摘 要:结合多年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践,对影响到达工地的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践与经验
前言
预拌混凝土被定位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一部分,它决定了到达工地现场混凝土的质量,而最终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还取决于后续的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到达工地混凝土的质量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根本保障,而混凝土施工过程是要确保混凝土被合理的浇筑、养护,使到达工地的混凝土质量不受到有害影响。
随着预拌混凝土配制技术的发展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总体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合理利用,配合比的优化等,均促进了混凝土内在质量的提升。
预拌混凝土运送到工地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浇筑、养护乃至成品保护,才可使混凝土结构实体满足要求并有可能达到优良。目前,虽然施工技术管理有了不小进步,但一线操作人员的低素质、难管理和高流动,由于过度竞争和历史遗留,搅拌站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是施工原因造成的问题,有时搅拌站也只得花钱出力解决,造成施工方提高管理和人员素质的“动力”不足,这些情况均给混凝土实体结构的质量保证带来很大风险和不定因素。
本文对多年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和借鉴。
1 到达工地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到达工地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计量搅拌过程控制,混凝土出厂检验,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等。其中,原材料质量控制和配合比控制是重点环节。
1.1 原材料
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基础,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均有或多或少的影响。